明朝庆功阁二十四功臣的物品招幌(图)
在那个时代,郑州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断创新他们的宣传方式。悬挂在街头的招幌,就是那个时候商家的重要广告工具。这些招幌通常由彩色布料制成,用丝线绣上店铺名字或者是推广的话语。由于当时很多人识字不多,这些图文并茂的招牌能从远处一眼就看出来,对于那些不认识字的人来说,它们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
在旧时郑州的大街小巷,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招帜形式。一种是酱油店,像“鸿兴源”和“有恒”的酱菜园,他们会挂着形状像葫芦的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酱园”和“酱”,下面还会附上“伏”和“陈”,这表示他们卖出的产品质量如何。
另一种是中药铺,那些位于东大街和南大街上的中药铺经常使用名为“杏林春色的”招帜。这背后的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叫董奉的小医生,他热心帮助别人治病,并且没有要任何报酬,只要求病人在他门前栽几个杏树,以示感谢。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环境逐渐形成了一个繁茂如林的杏树景象,因此,“杏林春色”成为了人们对医生的美誉称号。
此外,还有一些西药房,他们通常会挂上标签写着“大药房”或仅仅是“西药”。而当铺则会用方形黑漆木牌,上面刻有白色或金色的字样,只写了两个字符——"当"。
鞋帽店也是一样,他们会画出帽子、靴子或平底鞋子的图案,或直接摆放实际物品作为展示。在钱庄旁边,则可以看到用木制仿金属摞起来模拟铜币模型,再加上一些装饰性的文字,如"流通元宝"等。
酒店则以酒壶来打扮它们,而饭馆则通过悬挂各种风味菜肴名称来吸引顾客。而理发师则利用磨刀布作为自己的标志,而石匠们则将他们精心制作的地砖磨盘放在门口,让人们一目了然知道这里销售什么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