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院是唐朝苦熬出头二十六年太子只做了八个月就死了
唐朝最苦命的皇帝,曾做二十六年太子仅八个月即位就被废。李诵,在长达二十六年的太子生涯中,经历了无数艰辛和考验。他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仅要面对政治斗争的风浪,还要忍受身体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地位也难以保住的忧虑。历史上,有许多太子超过二十年的,但并非都能成功登基,如南梁萧统、明朝朱标等人,他们因身弱或遭猜忌而未能成为皇帝。而李诵则是例外,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最终成为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也是唯一一位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人。
尽管李诵在担任太子的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和声望,但他的路并不平坦。在贞元三年(787年),郜国公主之狱几乎导致他失去宝座。这场事件涉及到了唐肃宗之女郜国公主与她的女儿萧氏——李诵的妻子的私生活问题,以及她与宫廷官员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此事引起了德宗皇帝怀疑,并一度有改立新的太子之举幸亏老臣李泌干预才得以挽回。
在其作为储君期间,李诵见证了藩镇叛乱以及宦官专权带来的混乱,他深刻理解到这些问题对国家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整个二十六年的时间里,只有一次重大政局变动的事宜上,李诵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即阻止裴延龄和韦渠牟担任宰相,这两个人最终未能获得使用。这显示出他对于国家大事有着清晰判断,对于奸猾人物保持警惕。
当他终于登基为帝后,虽然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但仍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废除“宫市”,取消“月进”、“日进”,杜绝内部奢侈腐朽,并减免苛捐杂税,以减轻人民负担。然而,他的一些革新政策遭到了宦官集团以及地方势力的强烈反抗。当时,由于病情严重,“疾久不愈”,他无法亲自决策,一切都是通过内侍、太监或者后妃传递给外臣执行。
尽管短暂但伟大的执政生涯只持续不足八个月,就因为权阉们联合力量被迫退位,可见命运多舛。但是在那短暂而辉煌的一段时间里,他确实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标性成就:推翻宫市制度、限制宦官权力等。韩愈赞扬说:“性宽仁有断……寝疾践祚……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用一个字“贤”来概括他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