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土木堡之变全军覆没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便开始大杀功臣,几乎把所有曾经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斩尽杀绝。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何奥妙?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现陈桥兵变这样的逆案。
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kill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只沉默很久。第二天,他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并命令他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当时的情形就像现在这样:汤和也曾被列入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他能够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这一点“经验”颇值得我们学习。
汤和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与他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还要资历更深一些。当初其他一起出生入死、与他并肩作战的人看到他们中的某些人成了首领而感到不服气时,而汤和却表现出了忠诚,不仅承认了新的领导地位,而且及时向皇上表达自己的敬意,为此受到重用。
然而,在封赏将士时,他虽然因故降了一等,但并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是继续恭顺地伺候皇上,并及时表示悔意,最终得到宽恕并被晋升为信国公。此外,他识相知趣,与其等待机会发动政变,不如主动解除军权以求自保。在众多高级将领中,他第一个提出解除军权,并请求回到故乡休息,被极度欣赏。回家后,他低调做人,从未以往所获荣誉自居,对家庭成员严格要求遵守法律,对邻里善良,没有给任何人造成怀疑或嫉妒。而这些都让他成为史无前例的一个“异数”。
《明史》称汤和“沉敏多智数”,这不是夸张,这正是原因之一,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的奇迹之一,即使是在铁血手腕最强烈的时候,也能幸存下来,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人物,其死亡之后被追封为东瓯王,有着极大的哀荣。这一切说明,无论如何评价,都无法掩盖汤和作为一个人事政治上的高明选择者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