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国礼絮话为何送田中角荣楚辞集注
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标志着两国邦交的正常化。作为国礼,他赠送了毛主席一幅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春晓》,寓意着中日关系即将迎来新的开始。同时,毛主席也向田中首相赠送了《楚辞集注》,这其中包含了一段幽默意味浓厚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九辩》中的“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正是“迷惑”一词的源头。这一词在中文和日文中的意思并不相同。在中国,只有像不留意把水溅到妇女裙子上时才用这个词表示道歉。而在正式文件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误解,日本方面改为表达了对过去战争给予中国人民造成损害的深刻反省。
此次访华后,不久日本又派遣副总理访问北京,并由满花开窗葫芦花瓶作为国礼,这种装饰精美、充满文化内涵的物品,也被视为一种心灵上的交流。裕仁天皇使用“不幸的事情”这一表述,可以理解为间接地向中国人民表达了谢罪之意。
随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福田首相还是前任首相田中的访问,都伴随着各自不同的国礼与回赠。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物品本身蕴含深远意义,而且每一次赠与都是一种文化交流和友好互动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说熊猫成为了促进两国友好的象征之一,它们通过科学研究、保护等领域实现了科技人员之间合作,为推动双边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直至1992年10月,当天皇夫妇第一次踏足中国大陆时,他们带来了平山郁夫所绘奈良法隆寺图画,以及刘自椟书写唐诗王维所作《送秘书晁监还日本》的拓片,这些都是传递文化、历史及友谊的一种方式。而上海市则以程十发山水画以及玉石乐器工艺品作为对他们访问上海期间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作者:马保奉 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