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物品蕴涵的文化底蕴(图)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它的定义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的网上售物竟把核桃、手串之类的民俗玩物也冠名为文玩,这引发了诸多争议。
“文玩”指的是人们欣赏、喜欢把玩的书画文具艺术品。它应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缺一不可:专用性,即必须是文人书画时的专用物品;实用性,即必须具有真正的使用功能;艺术性,即应当有令人欣赏、诱人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特征,我认为,一切不具备书画文具功能的物品都不能称之为文玩;缺乏艺术性的被人只当做工具使用的文具也不能称之为文玩;仅仅因为是某个人的喜好而被称作“文玩”的东西中,只有那些真正属于书画和文学创作领域中的作品才能算得上是真实意义上的“文 玩”。普通的手工艺或日常用品就更无法简单地成为“ 文 玩”。
“ 文 玩”以毛笔为龙头,以《 文 房四宝》为主体,逐步发展而成的一系列书写文化产品。其中包括笔墨纸砚等各类文章必需品,以及一些辅助装饰用的器皿,如案头石、暖手等。这一切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们用于创作和欣赏美学事务所需要的一系列工具。
从历史遗存到现代新作,“ 文 玩”在材料选材及样式设计方面既注重传统,又不断创新。比如百年灵芝制成的小水盂和笔洗,或是龙爪枣树枝制成的小笔挂,都展现出其独特与精致。而且,它并不追求奢华,而擅长采纳自然界中竹石这样的元素作为制作原料,如竹木石瓷等,是非常简约又高雅。
至于“ 文 玩”的风格,那真是五花八门,有些奇思妙想,有些则显得自然朴素,有些甚至到了极致细腻,而有些则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情趣。在题材上,它倾向于崇尚古典文学,常见的是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也有七种不同的竹子形象表现出来。
至于精品,无论是在宋代汝窑三足洗这样珍贵无比的地位,在还是后世的大师们留下的杰作,无一不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最深刻印象之一。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每一次审美潮流都会推动着我们的视野去探索更多关于什么才叫真正好的 “ 文 钢”。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十分感慨,那就是宋代大师米芾,他拒绝皇帝赐官,只愿意得到一块砚台。这不禁让我想起那段往昔岁月里,大师们对于知识分子的尊严与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生活中最基本需求——文字表达——对待的一份坚持与热爱。我相信,在任何时代,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因为这是我们共同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其功利化,不免会变得只是商品买卖上的商品,而非我们心目中的那个充满情感和精神价值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