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50例中国民间故事中的苗族芦笙传说在社会中流传开来
他那双手不离竹笛,眼神中透着对芦笙的热爱;她那双手不离针线,脸上带着对苗族传统的自豪。芦笙在这里被称作给(Gix),或更(Ghenb),它用六根管组成,在苗族传说中承载了无数故事。每一次吹奏,都能听到轰鸣声,如同回响在山谷间。在这个遥远的地方,每个村寨都有一堂芦笙队,它们是村寨生活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据说,在古老的时代,天帝派下女儿勾素来到人间造物,她砍下自己的六根手指和一只手臂,用它们制成了第一把芦笙。她因而牺牲了自己,为的是让后世的人们能够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在苗家,从那时起,每个人都会尊敬这件乐器,对它充满敬畏之心。
几乎每个苗族村寨都有自己的芦笛队,他们通过演奏芦笛来表达喜悦、哀伤,也是他们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贵州丹寨、三都、榕江、雷山等地,这些团体使用不同的类型的芦笛,比如大号、中大号、中号、小号和特小号,还有独特的声音筒——“园筒”。声音筒特别引人入胜,它没有固定的管子,只是在一个三四尺长的小竹筒里插入一些小竹管,然后用嘴吹奏出来的声音低沉而浑厚。
这些传统音乐与服饰一起,是区分苗族支系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些传说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人们如何将自然元素转化为艺术品。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仍然如此珍视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努力将其保护好,以便未来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一切美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