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之母诞生于不平等条约的阴影之下正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而传统文化典故故事大全则是我们这
传统文化典故故事大全:中国现代教育之母的诞生,背后有着不平等条约的阴影。为了应对1860年与英、法签订的《北京条约》中规定的以英文、法文为通用语言的外交谈判,我们不得不培养外语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文馆于1862年6月11日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开学。这所学校是中国最早的外语学堂,也是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学校。
然而,这个决定并非易事。在那个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外语是一种贬义行为,与“汉奸”和“卖国”画上了等号。曾有一位广东人因为编写中英文对照的小书而遭清廷查禁和民众愤怒。这种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招收学生变得异常困难,只有10个人愿意报名,而他们大多数已经成年。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报考,清政府提高了待遇,让学生能够拿到薪水,并且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一位曾经就读同文馆的人回忆:“我们每天晚上吃海鲜,还可以随意点菜。”但即便如此优厚的情形下,不同学子们还是选择走科举正途,不愿意踏入这个被视为“歧途”的领域。
面对守旧派强烈反对和批评,奕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不仅增加了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还从科举正途选拔优秀人才来同文馆学习。这一做法激发了一系列争议,最终导致了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此时此刻,我想问你,你是否能理解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有那么多人会抵制接受现代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