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李纲赵匡胤的秘密遗言口口相传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柴荣将带领后周走向统一的辉煌时,天意却显露出它对英才的不容。柴荣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在临终前,他托孤于赵匡胤,并赋予他重大的职责——成为殿前都点检,掌管那威猛而不可侵犯的殿前禁军。但是,这一切让柴荣未曾预料到的是,赵匡胤在接下来的第二年便秘密策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陈桥兵变,将后周皇位从手中夺取过来,以“禅让”之名掩盖其实际上是篡位的一切。而当时弱小的后周,只剩下了一个孤儿和一群毫无斗志的大臣,他们只能任由赵匡胤摆布。
面对北方强悍的契丹国势力,赵匡胤深知自身实力不足,因此没有贸然开战。这种谨慎与明智很快得到了证明,因为他去世之后,他弟弟赵光义展现出了过度野心,要通过消灭契丹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最终遭遇惨败,被迫逃脱,如同坐着驴车逃离战场,从此也暴露了宋朝虚弱的一面给敌人。
建立王朝之后,赵匡胤在太庙内立了一块神秘莫测的石碑,每当新皇帝即位,都必须亲自前往祭祀时必定要揭开黄绸缎阅读其中内容。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块石碑一直悬念满分,无人能解其真相,只有北宋后的金朝士兵们攻入太庙,一经揭开黄绸缎,那些隐藏已久的话语才被大白如日:据《避暑漫抄》记载,这块神秘石碑上的誓言三行,其中包括:“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意味着即使犯下谋逆之罪,也仅限于狱中自尽,不得处以死刑或株连家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保障文人的安全与自由;“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警示后代若违背这些建立的人生准则,便会遭天谴。
这些规定仿佛画出了一道道保护边界,让文人们在宋朝享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这也反映出,即便建立起一个并不强盛的大宋王朝,赵匡胤个人的仁爱宽厚和公正善治依旧留下了深刻印记。在他的领导下,即便是那些原本属于权贵阶层的人们,也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安宁与尊严,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充满智慧和慈悲的小小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