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谁喜欢收藏周贻白的史论研究之旅
童年中遭遇父亲的离世,少年时期辍学的痛苦经历,让周贻白在流浪江湖期间,不仅在文明戏班、京剧班、马戏班里学习技艺,而且他还用心钻研了丰富的文史知识。在1927年,他加入了田汉创办的南国剧社,并在随后的岁月里,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1935年,与阿英一起组成了新艺话剧团,这一团体后来演变成中国旅行剧团和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机构中的话剧和电影编写人员。他不仅参与了多部话剧作品的创作,如《北地王》、《李香君》、《绿窗红泪》等,还为电影故事片撰写了如《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等。此外,他还曾担任上海美专及复旦大学讲授国文课程。
周贻白的事业并不止步于表演与文学创作,他对中国戏曲史也有着深厚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最终完成了包括《中国戏曲史略》(商务印书馆)、《中国剧场史》(商务印书馆)以及其他六部专著,共计约400万字。此外,他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戏曲理论和历史考证的小册子。
此外,周贻白还是一个热衷于集邮爱好的收藏家。他从1950年代开始收集邮票,一直持续十余年的时间,为自己建立了一份珍贵而全面的红印花加盖票收藏,其中包括解放区稀有的邮票,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贵邮票。他的藏品总数超过3万枚,以百余种方式分类存放,是一位真正喜爱并精通这个领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