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东西汉南北朝人物备考在自然的怀抱中绘就历史长卷
我要讲述的是柳贯,一个在1270年至1342年的元代文学家。他的字号是道传,他自称为乌蜀山人,而他出生于婺州浦江(现在属于兰溪横溪)的某个地方。柳贯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写作有深沉的春天气息,而且擅长书法,并且对鉴赏古物和书画也有精湛的技巧。他对经史、百科知识、数学、方术以及佛学和道教的书籍都了如指掌。
在官场上,柳贯曾任翰林待制,还兼职国史院编修,这使得他成为了元代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的代表之一。他被誉为元代“儒林四杰”中的一个,与虞集、高拊(揭傒斯)和黄溍并称之。
据《元史》记载:“柳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在1300年,当时正值元大德四年时,他通过察举考试成为江山县教谕。在随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升迁,最终成为昌国州学正。到了1319年的延祐六年,他担任国子助教,然后又升任博士。这期间,他教授了数千名学生,其中很多都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如宋濂、高拊(危素)、王褘和戴良等。
1324年的泰定元年,柳贯被提升为太常博士,在这个职位上,他负责处理各种朝廷的大典案件,用他的智慧将古今结合起来解决问题,这让大家都赞叹他的审慎性。在1326年的泰定三年后,又被派到江西担任儒学提举,一直到回到乡间生活十余年,不再参与政治活动,只专注于读书写作,以及研究理学。
到了1341年的至正元年,由于朝廷重用他,被重新起用为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但就在次年的1342年11月初九,也就是至正二年的时间里,因为病痛而在京城大都(今天的北京)去世。尽管他的官职只是五品,而且俸禄也不超过一千石,但是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力却是不小。他以古硬奇逸的手法来写诗,使得意味隽永,让人们普遍尊敬,有些人甚至把他比喻为“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明代开国文臣中的首领宋濂,就是受过柳贯严格指导的一个门生,对其老师评价极高:“(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書莫不通貫……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為深。”除了这些作品外,柳贡还留下了一些著名的文集,如《金石竹帛遺文》、《近思錄廣輯》、《字系》、《待制集》等,为后世所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