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接灯明朝名士邹守益的社会足迹14911562
在我少年时期,我就已经沉迷于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自视甚高,以理学为己任。17岁那年,我中了江西乡试的考场。当时,那位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人们尊称他为阳明先生)作为我的同考官,他见到我的答卷非凡,便将我拔选为第一名(会元),让我参加廷试,也因此获得进士第三名(探花)的荣誉,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但仅仅一年后,我便辞去了职务,回到故乡,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程朱理学上。不过,对于二程和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我一直无法完全领会其深意。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在赣州担任地方官员,这时候我前往拜访他,我们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关于“良知”的问题。我对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的理论,以及他用反求内心修养方法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感到非常赞赏,使得之前存在的一些疑惑都随之消散。我突然恍然大悟地说:“道已是如此!”于是向王守仁表示师从,并潜心学习他的阳明心学。从此,我成为了他的高足与好友,在赣州开始了自己的讲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