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刚探究上海京剧院秦香莲的社会价值 彭林刚
我父亲是一位在梨园界工作的行政人员,他的职业让他成长在京剧的氛围中。从小,我就被京剧吸引,曾经向新艳秋学习过,但后来一度放弃了学业。2004年,我开始重新学习程派戏曲,拜钟荣为师,并且还接受了陈吟秋老师的指导。此外,我还得到了戏剧教育家李砚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我有幸上演了一些折子戏,如《窦娥冤》、《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和《武家坡》,以及参与策划、监制多部话剧和京剧,如《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和《锁麟囊》。
我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如《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等。我对扬剧中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撰写了文章如《扬剧〈鸿雁传书〉的艺术特色》,并且对于其他优秀演员如徐秀芳也进行了评述。在江苏《剧影月报》的专访中,“习得绝佳技,做个槛内人”、“粉墨真爱——解读程派名票彭林刚”等内容展现了我的专业素养。
2011年12月11日,《扬子晚报》的B14版全文介绍了戏曲人才:男旦彭林刚拒绝“伪娘”,强调着我们这一行的人应该坚守本色。而2013年1月22日,《江南时报》的B07版同样全文报道“新艳秋陈吟秋彭林刚,三代追梦人的时光影记”,记录下我们的共同努力与追求。
除了这些活动之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特别的舞台表现,比如2006年的“江苏京剧周——程派专场”,其中我以《荒山泪·夜织》的形式亮相。此外,还有2007年的江苏电台节目直播,以及2008年的纪念程砚秋大师逝世五十周年活动,以及后来的各种地方文化活动及讲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