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何以看重沮授历史上的最残暴俘虏在自然之中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字阿瞒,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200年,曹操真诚地向一个俘虏说道:“我若早得先生,何愁不能平定天下!”俘虏听后却答道:“你若可怜我,就赶紧处死我吧!”
这位被曹操如此看重的俘虏,就是袁绍的大谋士沮授。沮授在少年时代便有志向,有谋略。
191年,有着四世三公家世出身的袁绍占据冀州后,沮授便投到其麾下,之后,他帮助袁绍相继占据了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了河北。
面对沮授的功劳,袁绍晋封他为监军和奋威将军。这个时候,对未来战略布局提出“主公应网络四方英雄,并至长安迎接天子,以天子名义征讨不臣者!”然而,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实施。
195年,当汉献帝在相继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后逃至河东时,再次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的策略,但遭到了 袁绍犹豫不决和其他谋士劝告所阻碍,最终没有采纳。
195年的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拒绝采纳沮授关于分兵抄边鄙以及疲敌三年的作战方案,最终导致失利。这场败仗使得忠心耿耿但又深感无奈的沮授,在一次与弟弟谈话中预见到了自己可能会因为跟随错误的人而自食其果,而他最终也确实成为了一名俘虏,被押送给了曹操。
当时的一位老将问道:“为什么我们会输掉这场战斗?”沮宗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使用我们的优势资源。而且,我们还犯了很多错误,比如让颜良独自一人进攻白马,而且我们一直忽视了对敌人的全面分析和周到的准备。在颜良被斩杀之后,再次建议保留延津守备力量,同时增援官渡,可惜仍旧未被接受。他最后只能称病,不再参与战争行动,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指挥权。但直到最后一刻,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并且相信如果能够按照他的计划行事,那么胜利是可以保证的事情。他曾多次提醒过对方要做好充足准备,要把握住战机,但是这些忠言却始终无法改变他们失败前行的命运。
尽管如此,在那悲剧性的官渡之战结束后的某个瞬间,当那位被捕下的老将站在押解他的队伍中时,却听到了一句让人震惊的话——“我若早得先生,我何愁不能平定天下!”这句话来自于那个似乎已经彻底丧失希望的小小囚犯——曹操。在这一刻,他意识到了自己过去对待这个聪明才智非凡的人类宝贵人才应该如何珍视与利用。如果能早些时间拥有这样一个伙伴,那么他是否能够更快地达到目的?这样的想法,让他的内心充满悔恨与感激,也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只要有人愿意用智慧去思考,用勇气去行动,那么任何困境都不是不可逾越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