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多少位厂卫是哪两大机构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厂指东厂,卫指锦衣卫,它们都是明朝皇帝实行统治的。“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朱棣当上了皇帝以后,为了建文帝那一派的官僚,不断派遣宦官刺探情况,但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总感到不方便。永乐十八年(1420年)八月,在北京“设东厂于东安门北,以内监掌之。自是中官益专横,不可复制”。
东廠自建立以后,一直没有停止过活動,直到明亡,其任務即所謂“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衛均權勢”。東廠直接受皇帝指揮,派去主持其事的宦官都是皇帝的親信心腹。起初是選各監中一人提督,再到後來專用司禮秉筆第二人或第三人為之。其官衔全稱為「钦差总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為「提督東廠」。並頒給關防一顆。
其內人員,被主管東廠的太監稱為「督主」或「廠」,下設掌刑千戶、理刑百戶,以及領班、司房四十餘名。在千、百戶之下的是隸役,即由從錦衣衛調撥過來的人員,這兩部分人統稱為隸役,都由從錦衣衛挑選最輕黠猥巧者充任。
每月分配一次訪問和捕捉任務,每月初一,由於數百名處理事件的人掣簽庭院中分別巡查各個府衙。在視察中府會審重案時,上奏以聽記;其他府衙則以坐記。這些報告都要上報給東廠,每月底的一天還要奏報在京雜粮米豆油面的價格。
外界的事無大小,只要通過密封牙章可以直接送達皇帝。一旦發生重要事件,即使深夜,也能從門缝裡塞進去。此外,一批流氓無賴也被聯繫在一起,用作外圍幫凶。
他們得一陰事,便秘密向挡頭告訴,並先給予金錢。不論大小事務,都先得到金錢支持。而且如果事情進行得順利,他們就會獲取更多金錢,如果失敗,就會受到嚴厲懲罰甚至死刑。而且他們還能依靠牵有力的對象獲得更多好處。
隨著時間推移,這兩個機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它們形成了一種三位一體的情況:《万历野获编》卷二记载:“镇抚司狱亦不比法司,其室卑入地,其墙厚数仞,即隔壁嗥呼悄不闻声。”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有时是因宦官权力扩张而导致权势变动,有时则因为皇帝对这两个机构之间权力平衡的不同看法而造成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说"明末清初"期间,“家国身命休矣”的原因之一——权力斗争和腐败严重,而这些都源于这个三位一体系统内部的问题产生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整个制度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