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雍正排位的宦官传奇明代武宗朝内侍八虎之谷大用
谷大用,明代宦官,武宗朝内侍“八虎”之一,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权力斗争的敏锐,成为了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崛起始于正德六年(1511),那一年,他作为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兵部侍郎陆完率领京营抵御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这场战役中,他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指挥才华,还开创了一种调动边疆军队支援京师的新模式,即所谓“外四家”。
然而,这段辉煌时期并没有持续多久。在随后的岁月里,由于受到朝臣和边将的反对,谷大用不得不在武宗北巡长城计划遭到阻挠后,不得不迅速赶赴居庸关执行任务。他出关巡视了宣化、大同、偏关、延绥及榆林五镇长城,一共历时两年多,对边防作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如此,在明世宗即位后,八虎中的许多人都遭到了打击,而谷大用虽然因迎接新帝登基有功,但最终仍被降为奉御,并被迫搬迁至南京。嘉靖十年(1531)他的一家也被籍掉。关于谷大用的生平,有着丰富而复杂的情节,他在江西南康民吴登显等人的龙舟竞渡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并且参与了对抗刘六、刘七农民起义的事业。
史料记载显示,在瑾掌司礼监期间,谷大用曾担任提督西厂,并分遣官校远出侦查事宜。他与其他宦官如刘瑾、马永成、高聚争夺武宗的心意,最终因李东阳等大学士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得到重用。但在农民起义爆发时,他又被重新派遣出任总督军务,与陆完共同讨伐叛乱者。
此外,这位历史人物还在小说《回到明朝当王爷》、《明朝那些事》、《情天恨海》、《明朝伪君子》、《诸天第一大佬》以及游戏《刺客信条:大明风云》中有着身影,被赋予不同的形象和故事线索。不过,无论是真实历史还是虚构作品,都无法掩盖他作为一名宦官与军人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对于清除异己和维护政权稳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