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海滩上的徐代泉音乐工作者在这里轻歌曼舞
徐代泉,黄梅戏海滩上的音乐工作者,他的家乡庐州流传着庐剧的歌声,而他在那里的成长,就像一棵在黄梅戏海滩上悄然生根发芽的树苗。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以独奏《良宵》入读安徽省艺校,在那里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的情感与理解远超过对黄梅戏,但当学校撤销庐剧专业时,他依旧坚守,决心为这个艺术形式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何合浓被分配到庐剧团时,徐代泉却被留校从事教学,这让他感到迷惑和不解。但学校领导的话,让他心服口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个种子。”这颗种子虽然没有机会早日绽放,却最终转向了黄梅戏。
为了掌握这一新的领域,徐代泉采取了一条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他用记谱来跟进,每一次比十几岁的小伙伴们还快。在教书方面,他也是一丝不苟地投入,不仅是本校教授,也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即便退休,也未曾闲暇一刻。他的创作涵盖了多个剧种,从 黄梅戏、庐剧、京劇到泗州戲、皖南花鼓灯等等,无数作品见证了他的才华和执着。
研究方面,徐代泉主持编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并获“编纂成果二等奖”。至今65岁高龄的徐代泉仍旧活跃于学术界,与青少年交流分享,为他们点亮舞台之路。他的名字,如同那朵在风雨中绽放的花儿,是许多人追寻美好声音的地方。而他自己,则如那片海滩上的浪花,一直在追逐着属于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