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玩文化底蕴列表排名表
近年来,文玩作为艺术品在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关于文玩的定义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些商家甚至将民俗玩物如核桃、手串称为文玩,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那么,什么是文玩?它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首先,文玩必须是书画时专用的物品,有着专用性;其次,它必须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即实用性;第三,它还应具有吸引人欣赏和诱使人们把玩的魅力,即艺术性。
根据这些特征,我认为,一般不具备书画功能的物品并不算作文玩;缺乏艺术性的仅用于工具之需的书写用品同样不能被视为文 玩;虽然有趣的小物件可能会让人喜欢,但只有那些真正属于书房装饰或书写工具领域的事宜才被认定为真实的文玩品。而普通小零碎则更不构成“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中的毛笔和《四宝》等组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系列。在明代出版的一本名叫《雅集》的文献中提到共有四十余种类型。这包括了笔墨纸砚以及相关器械,如笔筒、挂钩、架子、洗涤器等。此外还有印章盒、印泥盒、绢筒、小刀等,每一种都能细分出更多种类,比如大、中、小楷笔。
这其中也包含了各种石砚,如抄手砚和砖状砚,以及山形砚。新创作品也逐渐流行起来,如用百年灵芝制成的手持水盂和擦拭笔洗,或以龙爪枣树枝制作出的挂饰。
选材方面,不追求奢华,而常采取自然之美,如竹木石瓷等材料。这一点体现在选择题材上,也反映在设计造型上,无论是奇思妙想还是简约自然,都各显神通。而且,“文化底蕴”中的作品往往崇尚古典与文学,比如梅兰竹菊这样的四君子,也有七个不同的竹姿态供观赏。
历史上的珍贵作品数不胜数,如宋代汝窑三足洗可以说是一份宝贵财富。历代大师们对此也有着深厚贡献,例如明代著名于雕刻竹艺的大师朱三松,以及清朝擅长制作砚石的大师顾二娘,他们留给后世的是无尽传颂的人间绝唱。
讨论“文化底蕴”的话题实在太多,其中就不得不提及一段米芾先生拒皇帝面授官职却坚持要一块好质量磨好的青色方硯的情景,让人感叹连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白,那些所谓“高端”、“精致”的商品如果失去了对传统意义与价值观念的尊重,就很容易沦落成为简单商业商品,而非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