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贾之家绸纱禁穿犹如古今不同时代的衣冠礼仪
晚明商业经济虽有“资本主义萌芽”之称,但与宋代相比仍显逊色。铸币量仅相当于北宋两年的总量,显示出明代商业化程度的不足。此时期,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处理手段较为简化,对于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找不到恰当应对方式,便转向加强道德纪律和意识形态,以简单的伦理观念如尊卑、长幼、男女来解决问题。这种以道德代替法律的手段,使得明朝成为文人治国,以道德为基石的一种体制,这种虚伪不切实际的情况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峰。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贾之家被禁止穿着绸纱,这一举措反映了明朝对于商业活动态度的复杂性。虽然 商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技术手段,如民商法律来支持和规范,导致社会管理中过度依赖道德约束。这使得晚明时期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一方面有资本主义萌芽迹象,一方面却又是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晚明时期正是从技术到道德,从法治到伦理治的一个转折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最普通的人户、田土、物价等实际情况也难以得到准确了解。这无疑增加了政府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并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时代特有的文人政治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