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有几个朝代中明末哪位将领是孙传庭
孙传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又字百谷,一字白谷,中国明朝代州振武卫(今属山西)人,是明末官员和军事将领,他曾任兵部尚书,并因生擒高迎祥而闻名。孙传庭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初授永城知县,在天启初年进入北京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稽勋郎中,但因不满魏忠贤而弃官回乡。
崇祯八年(1635年)秋,孙传庭返职,先后担任验封郎中和顺天府府丞。崇祯九年(1636年),他请缨任陕西巡抚,与农民军作战。在榆林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被称为秦军。他与洪承畴一起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并在子午谷的黑水峪对抗高迎祥,最终生擒了后者。
崇祯十一年的时期里,李自成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设伏击败,这几乎导致他的失败。此时明朝正处于胜利之际,却遭遇到了清朝的入侵。因此,崇祯帝急调洪承畴与孙传庭回京防御,而李自成则幸免于难。尽管如此,由于与杨嗣昌等人的矛盾,孙传庭受到抑制。在崇祯十二年的某个时候,他假装生病请求卸任,但最终还是被送入监狱囚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李自成再次围攻开封时,崇祯帝释放了孙传庭并重用他,让他担任兵部右侍郎,以援助汴梁。但很快,他又被派往陕西总督一职,并斩杀了一位名叫贺人龙的人。不久之后,他又转战河南,对抗着不断退却的农民起义军。这场战斗导致“柿园之败”,造成巨大的损失,使得明朝的大势进一步动摇。
最后,在崇祯十六年的五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并兼管多个省份的事务,但由于迫切需要出征,他不得不率领10万人的大軍前往潼关,此举最终以失败告终。当孟津陷落后,只剩下少数守将投降给李自成,而其他大部分都已阵亡或逃跑。而当战死时,有人怀疑他是否真死去,因为没有给予赠荫。而《明史》评价说:“若非其死,则国未尝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