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庆功阁二十四功臣文化象征图
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但它到底是什么?哪些艺术品属于文玩,却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的网上售物竟把核桃、手串之类的民俗玩物亦冠名为文玩,更引发出诸多争议。
“文玩”指的是人们欣赏、喜欢把玩的书画文具艺术品。它应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缺一不可。首先,它应是文人书画时的专用物品,我们称之为专用性;其次,它必须具有真正的使用功能,我们称之为实用性;第三,它还应具有令人欣赏、诱人把玩的魅力,我们称之为艺术性。
根据“文玩”的定义和特征,我认为,一切不具备书画文具功能的物品,都不能称之为文玩;二、缺乏艺术性的被人只当做工具使用的文具也不能称之为文玩;三、仅仅因为是文化遗产,不一定就是高级别别珍贵,需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董”。四、普通的手工艺品或民间特色商品更不能直接叫做“古董”。
我认为,“古董”与“古籍”、“历史遗迹”等概念有着本质区别,而所谓的一些现代复制作品,如明朝庆功阁二十四功臣雕刻作品,也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文化表达,只要它们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深入理解和尊重,就值得我们去珍视和研究。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对各种各样的收藏家用品都挂上了“古董”的标签,这种行为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将一些并不符合传统标准的手工艺产品混同于真正的地方法定保护或者国家级保护对象。这不仅损害了这些原创设计者的权益,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当我们谈论那些被冠以“古董”的东西时,我们应该更加谨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到这场寻找真伪并推广正确认识和认证标准的事业中去,以确保这个领域能够健康发展,并且让那些真正值得敬佩的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是观察者,同时也是评判者,有责任去分辨真假,从而维护整体文化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