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疆域图背后的秘密徐达放走朱元璋的故事
在元朝的最后一年,徐达故意放走了朱元璋,这一事件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按照史书记载,当时徐达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而常遇春则担任副将军,他们领兵南下,与元朝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在攻克元大都后,朱元璋没有命令徐达和常遇春班师回朝,而是让华云龙和孙兴祖留守北京,同时命徐达转战西部,以收复山西、陕西等地区。
在这场战斗中,常遇春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应该四面合围,不给敌人任何余地,以确保元顺帝不会从北面逃跑。但是,徐达却不理会他的建议。半年之后,元顺帝在应昌驾崩,但他死前可能仍然相信自己受到了上天的眷顾,并未料到自己的死亡与被俘之间的差别。
据历史记载,《智慧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及归报,上亦不罪。”这表明,即使是最终失败,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获得宽恕。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来验证:首先,在朱元璋灭掉陈友谅之后,他俘虏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并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归德侯”。几年后,当陈理口出怨言时,朱 元璋甚至让他迁居到高句丽(韩国)也没有杀他。这说明,即便是一位外族之主,如果能够显示出臣服或自降身份,也可能得到宽恕。
因此,可以推测当时的情形,如若真如常遇春所想,将老朱活捉回来,对于朱 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他既不能直接处罚,又不能完全信任对方,因此最终选择了一种既能避免内部矛盾又能维护自身权威的手段——故意放走了元顺帝。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无情,但实际上也是为了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此举也反映出,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决策往往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