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刚探究京剧旦角在社会中的独特代表力一名研究者对京剧票友的深度解读
我父亲是一位在梨园界工作的行政人员,他的职业让我们家从小就充满了京剧的气息。早年,我曾经向新艳秋老师学习京剧,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中断了学业,但自2004年起,我重新开始学习程派京剧,并拜钟荣老师为师,还有幸与陈吟秋老师一起学习。此外,我还得到了李砚萍老师戏剧教育方面的指导。我曾演出过多部折子戏,如《窦娥冤》、《荒山泪·夜织》、《红拂传》、《梅妃》和《武家坡》等。
此外,我还参与策划和监制了多部话剧和京剧,如《西厢记》、《长陂坡·汉律口》以及《锁麟囊》,这些都是对我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我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如《到三更真个是月明人静——随钟荣老师习演〈荒山泪〉有感》、《超级程迷——走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蔷华》等,以及对扬剧作品如《鸿雁传书》的深入分析。我还发表了关于徐秀芳小姐的文章,以及纪念新艳秋先生的一篇回忆文章。这些都被刊登在江苏的专业杂志上,例如江苏《剧影月报》,并且获得了一定的关注度。
除了学术研究之外,我也参与了一系列舞台活动。在2006年12月23日,“江苏京剧周——程派专场”上,我演出了《荒山泪·夜织》,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与其他优秀的 京劇藝術家们同台竞技。在2007年的2月3日,应邀参加了江苏电台节目的“黄金大戏院·名家名票”访谈现场直播,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接着,在2008年的3月15日,为纪念程砚秋大师逝世五十周年,我又一次站在舞台上,以我的声音诠释他创作的大作,《六月雪·法场》的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1年10月5日晚,当全国高校京劇委员会举办庆祝京劇申遗一周年的时候,他们邀请我参加一场特别展览,并以我的表現呈现给大家看的是一个关于文姬归汉的情节。在2013年1月20日,一场专门为纪念陈吟秋先生而举行的拜师仪式,让我再次回到舞台上,与观众分享我的热情。而在2014年5月10日,一场纪念程砚秋诞辰110周年的大型音乐会,让我以春闺梦、牡丹亭惊梦及三击掌、贺后骂殿等经典曲目赢得观众赞赏。此外,还有一次深圳“戏聚星期六”的盛会,也让我有机会再一次展示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