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止步于1644年揭秘未完的历史篇章
明朝那些事儿何以止步于1644年:揭秘未完的历史篇章
《明朝那些事儿》因其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而广受欢迎。然而,很多读者都好奇为何作者明月没有在书中继续讲述南明时期的历史。其实,这种疑问并不难解释。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明朝那些事儿》的主题是明朝的历史,而不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完整史。明朝始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所以全书自然以1644年的结束为终点。而南明作为后来的割据政权,其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内部分裂和混乱程度极高,因此不被包含在原作之中。
尽管许多人情感上认为南明是 明朝的一部分,但从客观角度看,当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身亡之后,意味着全国性统治已经结束。此后,由忠于 明 朝势力拥立宗室藩王建立的南明政权,其持续时间虽短暂,但也无法提供稳定的统治基础。在1659年永历帝逃往缅甸至1662年的永历帝被杀死期间,南京地区及其他重镇多次易手,与清军抗争无力抵挡,最终导致失去了所有领土。
写到1659年的永历帝逃离大陆或许可以算是一个合理的结尾,因为这段时间里 南京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大臣与大臣之间互相猜忌,不同的地方势力间缺乏合作,一致对外。这使得作者选择不再继续叙述显得更加合理和实际可行。
此外,从作者当年的工作状态来看,他并非全职作家,在完成《 明朝那些事儿》后,他可能需要休息或者投入其他职业活动,对延伸写下来的可能性有所限制。他本人也曾表达了随心所欲地创作,不为了写而写的心态,这进一步说明他对于续写这一段复杂且烂熟知的情节持谨慎态度。
综上所述,《 明朝那些事儿》止步于1644年的决定,并非出於忽视或遗漏,而是在考虑到历史脉络、时代背景以及自身创作策略后的选择。此外,由于文章结构已定,内容丰富且深入浅出,以此为框架进行扩展,无疑是一件既耗费大量精力的又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作者会选择在这里停止笔墨,让读者自己去探索更多关于这段时期事件背后的故事和真相。